關於RIDA
RIDA計劃之由來
1990年代初期,香港室內設計業界開始提議設立室內設計師發牌機制。當時,本地其他行業如脊醫、中醫等,均開始研究制定不同的發牌機制,這時很多室內設計師亦認為已到了設立發牌制度的適當時機。然而,推行發牌計劃所需的經費之高,令這計劃最後無疾而終,發起計劃的室內設計師遂轉而透過新成立的香港室內設計師協會(Hong Kong Interior Design Association,簡稱HKIDA)團結業界專業人士及建立共識。
2005年,HKIDA提出了RIDA計劃──註冊室內設計師協會(Registered Interior Designers Association)──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推廣室內設計專業化和爭取政府及公眾支持成立室內設計師註冊機制。2007年10月,HKIDA副主席及RIDA特別小組主席潘鴻彬先生,成功獲得香港理工大學的一筆研究撥款,為香港設立室內設計註冊機制的可行性作基礎研究,泛圍包括研究歐洲、美國及亞洲國家的室內設計專業規條及法律,同時透過訪問及舉行焦點小組會議,收集香港室內設計從業員和相關重要人士。 RIDA計劃第二期,是一系列的室內設計專業化講座,主題包括建築條例及法規、合約法例及大中華地區專業實務等等。這些講座可以教育及啟發室內設計業界人士,並讓廣大市民知道,本港室內設計業的專業領域正不斷擴展。講座亦邀請來自歐、美及亞洲的講者,講解室內設計在海外的發展以及室內設計師應具備的資格與知識。 RIDA計劃第三期於2010年展開、2011年9月完成,是一個名為「香港室內設計行業調查—教育和經驗」的行業普查,是香港室內設計界首項全面性調查,目的是找出香港室內設計教育與行業的重要數據,以及了解業界面對的問題和探討從業員對未來的願景。調查由政府的設計智優計劃撥款,香港室內設計協會贊助,並由香港理工大學主要負責。

